讀書有兩種意思:一是唸書,上學;二是閱讀。

無論是富二代還是窮人家的孩子,父母都會督促孩子要好好唸書。我們總能看到或聽到一些關於唸書重要性的消息,隔壁老黃的兒子去了英國念建築真是羨煞旁人;沒有大學文憑會怎樣怎樣;還有現在連大學生找工作也難,遑論是沒上過大學的……還未出社會的孩子,對於未來,有多少人真能堅持自己的道路,或念或不念,不必理會他人眼色作出抉擇呢?孩子只能懷著疑惑不安繼續念下去,直到真的能作出選擇的那天。

在讀書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天真的想,我只要讀下去,讀完這幾年,未來的事就好說了。那算是幫自己打氣的想法,有時也是父母跟旁人的說法。可是一旦知道現實社會的殘酷,早就建立的自信,可以一瞬間崩潰。即使讀完大學,拿到文憑,那也只是進入某某公司的入門券而已,接下來會怎樣,誰也不能下保票。我們讀的專業,沒多少是能應用在工作上,知道這個之後,會徬徨的想,當年死也要進大學到底為了什麼。

孩子總處於被動。因為什麼技能、能力都沒有,也沒有經濟能力,所以只能乖乖聽話。按照父母說的,長輩說的去做了,行得通還好,萬一不行,『對不起,這只是你能力不足的問題。』更或者,『你為什麼讀這個呢,多沒前途啊,早知道就不讓你讀了』即使這是當年他們慫恿的。大人的狡猾在於他們本能地忘記一切對自己不利的東西。『我盡力了,還是……』這些說法,還是不要說了吧,只會被當作藉口,自己差勁的開脫。他們管你有沒有盡力,他們想要的是結果。有時候更會否認當年自己說讀書的好處。名利帶來的榮耀:可以過上個好的日子、似乎能對親戚朋友交代的事業,對他們來說,比起聽你的藉口要重要多了。我好像還是在面子的問題上繞圈,雖父母也有他們人際上的壓力,可不能將那些東西轉移到孩子上。

對於有錢的孩子來說,學業的問題或許沒有那麼逼切,對窮孩子來說,學業的好壞,是生計的問題。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你養成這麼大,基本上沒有理由選擇不賺錢的科系,就算你多麼不喜歡也好。

更多的是,錯誤的配置。以為讀外交系就能當外交官,以為讀社會學就能當社工。是自己笨沒了解清楚就選擇的錯還是外界給孩子的錯誤印象,其實也說不清了。還有如果說大學能讓自己得益(對前途沒用的)的話,大概會給人鄙視吧,那似乎是只存在於電影漫畫裡的東西,沒人想聽些對自己毫無幫助的東西(快告訴我你薪水多少?)。結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神話氣球一戳就破,為何周圍的人還要這樣對我們說謊?

讀書還有個意思是閱讀,這是普遍的理解,我沒理解錯吧?社會總瀰漫著一股讀書風氣。讀書好讀書妙,讀書呱呱叫。會閱讀有怎樣,也不比會打網球棒對吧?總說要閱讀閱讀,叫人閱讀卻最看不起在閱讀的人,把閱讀捧高了就把它往地裡踩(雖說不是同一個人)。閱讀,可謂比看電影更加無趣的興趣了,當你在跟人家說你興趣為何的時候,他們總在期待什麼,例如打籃球、打網游。閱讀似乎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像吃飯一樣,沒有什麼值得好說的,實際上又不是每個人都愛做會做的事。閱讀不是在興趣中能理解的範圍。鼓勵與排斥在對抗著,底下有多少人真的在做這件事?閱讀是個人的事情,真正在閱讀的時候是不能跟人分享的,能分享也只能在讀前讀後。

樂趣是獨自享受的。比起看電影更難跟他人一起做的東西,或許這是無法當作興趣的原因之一。

最後,說說我自己吧。在我讀小說的時候,老媽就叫我唸書;當我在唸書的時候,老媽叫我去工作;當我去工作的時候,老媽說不希望我這麼辛苦,沒時間休息唸書了。我覺得這也好,因為我達到你想要的了。

我們總期待他人做連自己也做不到的事。

如果哪個人能在深思熟慮之後能從心裡發出一句蘊含豐富的『臥槽,老子才不管你,我要做自己喜歡的!』,我會相當欽佩,因為我就是無法灑脫。

延伸閱讀:

望子成龍   子女上大學是中國父母最大夢想

這一代年輕人真辛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