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的題目定為『中學與大學』,但是我又不是讀大學,如果改為『中學與大專』或者『中學與高教』、『普及教育與高等教育』、『中學與高級文憑』……我又不大喜歡,所以更了這個樣子了。

 

我很高興我長達七年的中學生涯終於結束了。那段日子,有苦有樂,每次跟羅賓談及以前的生活,我們都會涉及到老師的性格和說過的話、與各位同學的交集、科目……雖然經常談著過去的種種,但我能確定的是,我不懷念,我也不想回到過去的日子裡。

 

因為外在因素我換了三間學校。(一般人是七年在同一間學校)兩三年我就換一間學校。那好像是洗牌,我在另外一間學校會得到『reset』的按鈕,我的過去似乎能洗掉重新再來。但其實七年來我的性格都沒什麼變化,就是在處事上盡量別重複過去犯過的錯。對於怕生的我來說,每次重新融入早已形成的團體中是畏懼卻又帶點期待。畏懼與陌生人交談、卻又希望新的同伴比過去更有共鳴。(我連中一都是插班進去的,所以每次我都是面對固有團體)

 

過去的同學少有聯絡。當初的熟絡,在過了某個階段似乎失去了作用。那種互惠互利,同病相憐的感覺消失了,共同點消失了,很難再次熱絡起來。我知道,一切都過去了,我與我的那些朋友難再你有交集,我們有我們現在的朋友、未來的人生。所以我唯一相處了五年的人,在畢業後的這一年一次也沒聯絡過、一次網上對話都沒有,我明白,我們的日子都是過去的了。(其實我跟他沒有很交心……但是我們曾同病相憐、是戰友)

 

我不知道我現在的友誼能維持多久。我知道的是,我很喜歡現在這些朋友。無論他的為人跟我相差多遠、我們的喜歡的東西沒有交集,我也覺得他們很好。我比起以前更能放開來與人相處。對我來說,如果那個人跟相處在同個地方我能自由的做自己的事時,那他就是我的知心友人了,我認同了他在我心裡的位置。

 

中學的同學通常都是同一個區的,而大專大學則來自各個地區。大專的模式更適合我。與各個地區(好啦,只有18個區)的人一起讀書,我覺得大家對於異同的接受能力加強了,更能包容他人的差異。或者說,過去的生活圈子太小,就不由得計較微小的差異吧。或者說,經過一個階段,長大了(其實不一定是長大了)。我現在的上課模式跟真正的大學差很遠,因為還是分班,還是每天跟一樣的人一起上課。不過不用困在同一個教室。我在教室裡坐得比以前自在。

 

我好像在說醜化中學和美化高教。其實我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我不那麼迷茫了。迷茫帶來的煩燥,令我不安,讓我整天悶悶不樂,也不願去看未來。在喘不過氣的課堂和功課,似乎想要得到一張大學的入場券。其實我不確定我真的想要。在那段日子裡,每天都只為了下個測驗而活過去。當時大學選科是亂選的(因為沒我真正想讀的),就我那心態考得上的話是該去買六合彩了。因為目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所以當我多個選擇、更能接近我目標的時候,我是過得比較快活的。

 

如果在看這篇的你是中學生,我不會叫你趕快找個目標好好奮鬥,這種事急不來也不能勉強,該來的就會來了,只是不能保證它會在你面對人生的考試大關準時出現、也不能保證它的出現堅定你要讀書的意願(很有可能現階段擺著的選擇幫不了你去實現它),那就好比是開竅,能讓你濶然開朗,卻不是強求就能有的。

 

如果你堅定了你的目標,不一定只追尋它,放棄其他的事情。你同時做著你樂意做但不一定能幫你實現夢想的事,能讓你放鬆下來,也能反過來更正你的方向、肯定你的目標,更有可能改變你的目標夢想。

 

題外話:說起來我會選現在這間學校是個意外。本來我就透過EAPP選了三間開副學士的學院,但在放榜後那幾天羅賓在外帶了一本中x的宣傳冊,有我想讀的課程,最後竟然選了高級文憑而不是副學士。副學士通識課程多,不適合我,真是誤打誤撞。

 

 

花了1個小時20分鐘寫千四字,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