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天筆者網上衝浪時,看到一位台灣網友談及她買了簡體書, 笑說自己是字幕組簡體出身的看得挺吃力,我才注意到繁簡轉換之間的問題。(筆者並沒有歧視他人看不懂簡體或繁體的意思,相反很推薦這位網友的博客,看得很盡興)

 

由於筆者在內地渡過童年,又在香港繼續讀書,所以在簡繁字轉換之間是沒有大問題的。有時就是記得簡體忘了繁體,相反亦然。而香港人普遍都看得懂簡體字,而且不怎麼排斥,無論是公開考試(會考、高考)都能寫簡體字。(不過注意一些字詞是不能夠用簡體的,因為會誤會以為寫錯字)讀到預科,有些老師更會提議寫簡體字,因為洋洋灑灑幾千字在45分鐘內寫好並不容易,如果寫字速度不夠快,最好用用簡體字,省卻時間。

 

即使這樣,不會或者誤寫的人也是有的。例如老師都是在大學或者自己看簡體書時才學過一些,所以有時難免會寫錯字。繁體『點』簡體應該是『点』,老師會誤寫成『奌』;同學也試過『氣』寫成日文的『気』作為簡體的『气』。此外,有同學知道我是內地來的,不時向我請教簡體字,以在寫卷時省點力氣。會出現誤寫的情況,筆者認為即使現今的香港教育有盡量貼近內地的趨向,有了『普通話』這門科目,但並沒有真正將簡體字列入教育範圍內。不過,筆者並不擔心這些,普遍民眾基本都懂得簡體,相信兩地人民能夠互相溝通就夠了,不必弄出什麼簡體字科目來。

 

說起簡體字的來源,有些來自古字,有些是模仿日本的漢字,有些是三十年代的,有些則是五十年代才整理出來的。簡繁問題,這又讓筆者想起幾年前在亞洲週刊看到的報導《日本漢字鏡子映照兩岸繁簡之爭》,馬英九總統提及了『識正書簡』;北京電視片《漢字五千年》等影響下造成了兩岸的繁簡爭論。相當有意思,推薦可以從這篇文章了解更多。筆者認為,要台灣人民寫了那麼多年的繁體轉為簡體是很困難的,相對內地亦然。這是吃力不討好。繁體和簡體各有長短,筆者覺得兩者都不可或缺。或許維持現狀是最好的。

 

 

延伸閱讀:漢字爭論應超越繁簡

             神州出現恢復繁體字呼聲

 


小花絮:其實在廣東地區長大的孩子,都懂得繁簡轉換,而且是不自覺的,因為這是每天都做的事。除非不看電視,看電視的話一定會看TVB的節目。所以每天都接受不同的繁體字,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並沒有什麼這類的煩惱。所以我在去香港之前曾經練寫過繁體字,後來發現沒什麼必要,因為基本的我都在看電視時學會了。

後記:話說,用『筆者』是不是很怪腔調?這篇寫著寫著就成了這個模樣了,還請各位見諒。這裡不談政治啦。(我也沒說什麼政治話題的)這篇隨時都能銷毀,如有必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