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話題,我重複講了幾次,學習的動機就是其中一個(其實是我賣來賣去都是那三幅皮)。似乎沒有必要再重複了。常聽到或者說到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這是需要的,但是有了這些,那麼真的就會主動學習了嗎?

 

最近看到這則新聞102學年起 國小每週增一節英語課,高中更要增加三節,所以想再說一次。就算增加再多的英語課,也不會因此讓他們的英語能力提高。這反而會讓他們更想逃離英語。小學生也好高中生也好,本來課業就繁重,就算學校不繁重,家長或者因同壓力仍然需要上補習班。英語能力特別要提高的,通常都是因為不喜歡不想面對而成績變差。如果再來這樣硬邦邦的規定他們要花更多時間接觸英語,不是令他們更不耐煩更加討厭、更加要逃跑嗎?再者,增加英語課,上學的時間不變,也就是要減少其他課的時間。國小的英語課每週五小時,我說不上是多還是少(這比我在大陸讀小學的時候要多),我要說的是,這是否就幫助孩子提高英語能力?

我們常聽說一句很可怕的話:『贏在起跑線上』。相同的話是『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很怕自己的小孩會因為一開始的落後,環境的不足而影響到未來他們的能力,影響到他們的前途變得黯淡。所以父母才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上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為他們增加多一點優勢,多一些邁進康莊大道的可能。安排的東西都是為了他們的未來好,可是有沒有真的讓他們從小就學會自己選擇?他們真的喜歡做這些事情嗎?他們想要的是什麼?

 

這又繞回到學習的目的上,學生沒有興趣上英語課,就會挺不起勁來上,成績當然難以會好起來,這不是增加英語課就能改善的。最重要是他們有沒有要學英語的心。強迫之下的東西不是反抗就是逆來順受,兩者都不是心甘情願的。強迫反而弄巧成拙。

 

有心學習能產生目標,但有目標不一定誠心學習。『心』可以由內到外推,反之很難。因為目標可以是他人強加於自身上。大多的事情沒有目標很難實現。我高中的時候,一整天都在溫習。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為了什麼,大多的科目也不是因為喜歡才整天在溫習的。當時是知道要考大學,所以也要跟同學一樣努力學習,可是卻沒有目標說要讀哪間學校哪個系。讀,只為了眼前的分數而讀,過關而讀,並不是真心去學,因為我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麼!整天在裝努力罷了。

 

如果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那樣做,甚至是有了夢想要當什麼,那麼他是幸運的,接著他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掙扎,但起碼他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做,自己有在為了自己而前進;如果像我這樣,高中最後一年了都不知道要怎樣,作為家長的只可以擔心或者提一些意見,但千萬不要控制他們未來的方向,強迫他跟隨大人的意願,因為這是他的路,他要自己找出來。

 

學習英語跟學習其他的東西一樣,如果沒有興趣,上再多的課也是徒勞。興趣如何培養,卻不是單依靠外在的環境,甚至是強迫。政府官員也曾經是孩子,想想他人硬加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會就此變得喜歡嗎?學生英語差就增加課時來彌補改善,真的有效?

 ps.5月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