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從一個階段畢業然後再進入新的階段的時候,總會有人叫你表達一下感想。如果是自發性的倒還好,畢竟是自己有所感而有所說。但是,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即使面對離別,也即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是否是真的有感想,或者說有什麼想說的?如果這個時候別人叫你表達一下感想,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明明自己沒有什麼要說。也或許是察覺到自己的感想不符你的預期所以更覺得沒話要說。例如,即使離別是傷感的,但如果對未來展望的期待大於離別的傷感呢?那麼,這整件事就沒有什麼傷感的了吧?因為注意力根本不在離別這件事上面。覺得別人對離別一定會傷感而想聽他們傷感的心聲的人對著結果事實上並沒有多傷感的人說著對未來的期待時,這種落差,是否無法接受,而來個不合格?
而這樣的事正正發生在我中一的作文課上。
無可避免的,進入新學校新階段的學生一定會被要求寫寫離別小學六年的生活的感想。我雖然明白老師或者是編寫教材的人的用意,以為這一定是個對每一個新生能來說有所抒發的題目。基於我們不是什麼大作家,憑空想像是很難作文的。所以這是一個貼心的題目。但我是最討厭這類要描寫自己的題目了。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離別小學等等。在小學時也真的是寫過不少,所以我對作文課真是又愛又恨。老實說,這種題目寫得太跟自我經歷不像,好像會受說謊的罪,但又不想說實話,畢竟實在不覺得自己的經歷有什麼可以作為題材的。更重要的一點是,老實寫就好像自己在自揭私隱似的,跟沒穿衣服一樣尷尬。
現在的我雖然也覺得我們對有所經歷的事會描寫得比較深入和吸引,但當時的我只覺得為什麼就不能只欣賞我的幻想力和吹水能力?你要我寫爸爸沒有問題,可是可不可以不是我的爸爸?你覺得我的爸爸會比你的爸爸比較有故事嗎?如果寫自己的家人,最後還不是只能寫家人的偉大?如果我並沒有覺得家人多偉大呢?你覺得對小學生來說,會覺得自己家人偉大?比愛恩斯坦偉大?還是居里夫人?還是最好藏在家不讓同學知道?而剛好我算是最後那種,我不太喜歡現實中跟我每天見面的人對我家的人或事了解。所以,那種貌似善意的安排也正是死穴。正是我最痛恨的地方。
同樣的,在中一那年,老師要我們寫寫離別小學的感想。我心想怎麼又是這種題目,真要命。我的小學離別沒有多傷心,離開就是離開了。就如事實就是事實,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我比較在意的是我現在原來已經是一位中學生了。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科目這種新鮮感比離別來的要強。所謂離別的傷感也沖涮的差不多。比起離開小學,離開家鄉這點比較重要那個,雖然也沒有所謂的傷感。不過,這可看出離開小學在我的人生中的排序是多麼的低。那麼,又哪來感想可言?
那麼我也只好裝作傷感,由於感情不深加上寫法平凡,所以分數可想而知是不高了。不過分數不高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在文章的最後寫我最真實的想法,就是即使面對悲傷,我們面前還有值得期待的中學生活,未來是美好的,不需要沉溺在離別所帶來的悲傷當中。而老師正正覺得我最後的希望是離題了。
而我當時倒覺得,雖然題目是和離別有關,可是有時誰規定說離別得一定是傷感的?你嗎?還是我?還是只是約定俗成的常識?啊,或許是單詞的問題吧,我還是改用離開會比較好嗎?老實說我的小學是給我留下了很多回憶,但大多數的不是滿意的。但根據大眾常識和老師對於小朋友們錯誤的認識與期待,所以,我離開了小學我會比較高興這種想法不道德?還是沒有想法、感覺,特別是對於自己有關的事情時本身就是不道德?
我倒覺得題目這種東西可不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決定用不用?如果有了題目,感覺很有限制。在低年級的時候,很多作文都是只有題目而已,貌似很自由,其實我不太喜歡把這種本應該很自由的作文變成考核的一部分。因為這樣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了,重點變成審題技巧和寫作技巧了。為什麼連作文都變得如此不自由了,還不如靠我背書呢。只能寫自己不想寫的東西,還能算是寫作嗎?
也或許是這兩種技巧都很差的我的逃脫之詞而已。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因為在『逃跑天堂』裡我們有同人祭,抽籤覺得每個人的關鍵字。雖然題目沒有特定,但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我倒覺得自己寫得很開心,看到同伴的作品也很高興。心情興奮到有時實在是很難定定的坐下來認真看,手心冒汗。現在想來,同人祭真的很有趣呢。或許,寫作最重要的是自由與自願。而自由不自由、自願不自願什麼的,都是個人的選擇,重要的是人的心態吧。在『逃跑天堂』裡,沒有人給我們下限制,有的只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與心意。
拋開寫作的技巧和用詞等很現實的東西,或許有不少人很喜歡學校的作文,而我則是又愛又恨的那種,或許是比較接近恨的那種。在讀書的時候,我其實是不喜歡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的。沒有固定答案的自由發揮題都是假自由啊。為什麼自由發揮題無法自由發揮而又有大概的優秀答案的所謂?所以即使是自由發揮題,不是都有參考答案或者優秀答案嗎?其實那不就是等於固定答案的存在嗎?對於沒有才能的考生而言,最差的情況不就是什麼都沒個底嗎?(現在也最算是老實承認自己是個沒有才能的考生了,也可以說是不夠聰明而已,加上沒有覺悟,所以路比較不平吧。)所以在小學到高中,沒有沒有答案的題目吧。
看到日本動畫或小說(僅限日本的)描寫高中朋友們聯手做些什麼事都心情不能平伏呢。想必自己是很期待這樣的互動吧。但是自己現實中比較沒有這樣的適合自己的人選。也或許正因為是在事實中每天見面的人才無法變成這樣吧。畢竟依自己的個性而言,如果有這種活動,自己有的回憶只會是尷尬和麻煩與不暢快吧。
在這方面來說,我離開故鄉還真是個正確的選擇啊。
如果我在故鄉讀書,我就無法坦然的加入『逃跑天堂』,也無法坦言的寫自己心中的故事了,(想想自己小學時的經歷就清楚了。當時的我真的無法真誠地表達)那麼我想我們現在這份珍貴的情誼想必也不存在了。
留言列表